記帳士 × 企業顧問:節稅規劃、財務分析與營運建議一次懂
從報表到決策,記帳士可進化為你的財務長
多數老闆拿到報表卻無從下手。把記帳、稅務、分析、顧問整合:先以合規與節稅打底。
再用財務模型與KPI找出利潤槓桿,最後落地到定價、庫存、用人與現金流,每月一張儀表板就能看懂企業健康度。
服務版圖:三軸九模塊
A. 合規×節稅(稅務基座)
- 發票與憑證治理:三足憑證、雲端歸檔、週截點對帳
- 費用認列與資本化:折舊/攤銷年限、加速折舊申請
- 節稅工具盤點:研發投抵、投資抵減、虧損結轉、分期
B. 財務分析(數據中台)
- 損益拆解:品項/通路/客群毛利樹
- 現金流與營運資金:DPO/DIO/DSO 三轉天數
- 預算與滾動預測:12個月現金與稅負曲線
C. 營運顧問(策略落地)
- 定價與方案設計:費用結構+競品+敏感度
- 庫存與採購:ABC分類、安全庫存、缺貨成本
- 內控與流程:授權矩陣、付款流、對賬SOP
月結到年結:T+5/T+10 關帳SOP
- 日:雲端進銷單據入帳、銀行對賬
- 週:銷售/採購差異、稅別與發票檢核
- 月(T+5/T+10):關帳→BvA(預算vs實績)→異常清單→老闆簡報
- 季:庫存盤點、成本重估、KPI校準
- 年:節稅試算、折舊年限檢核、盈餘分配方案
看得懂的儀表板:5 個核心KPI
營收與毛利
- GM%、貢獻毛利(扣變動費),用瀑布圖拆到品項/通路
營運效率
- DIO/DSO/DPO、現金轉換週期(CCC)
費用結構
- 人事費用率、行銷費用率、管理費用率(與同業對標)
獲利與現金
- EBITDA、自由現金流FCF
風險與稅負
- 有效稅率、稅額抵減使用率、查核調整金額
利潤槓桿:三張表找到錢
1) 產品毛利表
- 公式:售價-變動成本=貢獻毛利 → 決定下架/加碼/替代
2) 客戶貢獻表
- 銷量×回款天數×售後成本 → 調整折扣與付款條件
3) 通路策略表
- 平台抽成/退貨率/廣告費 → 自營vs平台投入邊際
現金流優先:三招保命
- 發票與收款節奏對齊:帳期分層、提前付款折讓
- 採購與庫存:安全庫存與補貨點、慢轉天數警報
- 授信規劃:短貸+票貼備援、利率情境表
合規節稅:四大場景
- 資本性支出:裝修/設備→資本化+折舊而非一次列費
- 研發專案:事前立案、工時材料歸集→投抵
- 股利與獎金:薪酬結構與時點;股利非費用
- 跨境服務:扣繳義務、外幣帳與移轉訂價初步盤點
結論:把記帳變經營系統,你的獲利會更可預測
記帳士不只報稅,更能成為數據型財務顧問:用合規節稅守底線,以財務分析找利潤,再把營運建議落地到定價、庫存與現金流。
當報表可以回答「賺在哪裡、虧在哪裡、接下來要做什麼」,企業就進入可預測成長。
FAQ|記帳士×企業顧問常見問題
Q1:我只有幾位員工,值得做顧問嗎?
A:值得。毛利樹+現金流兩套最精簡也能立刻見效。
Q2:和一般會計師差在哪?
A:會計師偏審計與法遵;記帳士×顧問強在月度經營與落地執行。
Q3:導入要多久?
A:資料齊全多在1–2個月跑順「月結+儀表板」。
Q4:系統一定要更換嗎?
A:不一定。先雲端憑證與API匯入,能接再談升級。
Q5:顧問費怎麼算?
A:依憑證量、模塊數(節稅/分析/顧問)與會議頻率分級。
Q6:可以只做報表不顧問嗎?
A:可以,但少了決策建議成效有限;建議至少季度顧問會。
Q7:資料外洩風險?
A:權限分級+存取留痕+合約保密,並採用合規雲端。
Q8:如何衡量成效?
A:看有效稅率、GM%、CCC、逾期率、慢轉庫存與FCF是否改善。
Q9:新創現金燒很快怎麼辦?
A:做12月現金預測+「降費×提價×加速回款」三段式方案。
Q10:跨境電商有支援?
A:可,處理平台抽成、VAT/GST、匯差與物流成本,並做多幣別報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