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購、轉帳也要查?全年入帳240萬以上恐被財政部調閱明細
網購、轉帳變多,帳戶金流也進入「稅務雷達」
網路購物、線上轉帳、行動支付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:
朋友轉帳 AA 制、家人匯生活費、團購揪團、收款用個人帳戶……看起來都很正常。
但這幾年不少人開始擔心:
「聽說全年入帳超過240萬,財政部就會調我的明細,是真的嗎?」
「只是網拍兼職、社團團購,也會被盯上嗎?」
事實上,財政部確實已制定「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」,要求銀行每年定期提供 符合一定條件的帳戶金流資料,作為國稅局查核參考。
但重點是:
- 不是只要「超過240萬」就一定被查
- 也不是所有轉帳、薪水、補助都會被算進去
- 真正關鍵在於 「高頻存入+疑似有營業行為卻沒申報」
以下帶你釐清:
- 什麼是高頻存入帳戶?門檻怎麼算?
- 哪些款項會被列入計算、哪些會被排除?
- 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?
- 如果真的被國稅局關注,能怎麼自保、如何事先準備?
先搞懂「高頻存入帳戶」:不是只有金額,還看筆數
高頻存入帳戶的兩大門檻條件
依財政部及相關說明,目前銀行需定期提供的「高頻存入帳戶」大致符合以下條件:
條件一:同一帳戶全年存入累計達 240 萬元
- 計算期間為 1月1日~12月31日
- 包含「存款、轉帳匯入」等入帳金額
- 金額是「累積總和」,不是單次匯入
條件二:同年度任意 4 個月,存入筆數每月達 200 筆
- 強調的是「高頻率、小額、多筆」的交易型態
- 4 個月不必連續,只要一年內任 4 個月份達到門檻即可
只有 同時符合金額與筆數兩個條件 的帳戶,才會被銀行列為「高頻存入帳戶」,在每年 3 月底前將資料送交財政部資訊中心做比對。
重點:不是所有 240 萬都要算進去
很多人看到「全年 240 萬」就緊張,以為薪水、年終、保險給付全都算在裡面。
其實財政部有明確說明,部分明顯非營業性質款項會排除在計算範圍之外。
哪些款項會被算進 240 萬?哪些會被排除?
原則:疑似有「銷售或收費」性質的金流才是重點
被視為可能與營業或銷售行為相關的入帳,例如:
- 網路販售商品、團購收款
- 提供服務(設計、課程、顧問)受款
- 使用個人帳戶收取大量「貨款」
比較會被納入 240 萬的累計範圍。
常見「會列入」計算的款項類型
1. 貨款與服務費
- 網拍、社團販售、直播帶貨等收款
- 線上課程、接案設計、顧問費等匯入
2. 零星轉帳但頻率極高
- 每筆金額不大,但幾乎天天、多筆入帳
- 金額+筆數累積起來,容易達到高頻標準
常見「不列入」計算的款項類型
依財政部說明,以下多屬 非銷售性質交易,通常不計入 240 萬累計:
常見排除項目包括:
- 薪資、獎金、津貼
- 政府補助款、補貼
- 利息收入、保險理賠、繼承款
- 公益團體補助款
- 公寓大廈管理費、各種溢繳退款
- 同一人名下帳戶之間的資金移轉
也就是說,不是所有匯入都當作「營業收入」看待。
而是針對疑似有營業性質、卻未登記、未報稅的金流做篩選。
誰是高風險族群?這幾種網路交易型態要多留意
族群一:使用個人帳戶收款的網拍/直播主
- 透過拍賣平台、社團、直播販售商品
- 習慣直接把貨款匯入個人帳戶,而非公司帳戶
- 單價不一定高,但交易頻率大、收款筆數多
若長期未辦理營業登記、未申報營業稅與所得稅。
金流一旦符合高頻存入門檻,就容易被國稅局鎖定為查核對象。
族群二:社團團購主、小型自媒體販售
- 以 Line 群組、FB 社團揪團、團購食物、生活用品
- 多以個人名義收款再統一下單
- 若有長期利差(價差收入),但未據實申報,就有稅務風險
族群三:兼職接案收入卻集中在同一個帳戶
- 白天上班領薪,晚上兼職接案、開課、做設計
- 所有收入——包含薪水+兼職收入——都進同一帳戶
- 若兼職收入金額不小、頻率高,但未申報,金流也可能被放大檢視
被銀行報送資料就等於「一定會被查稅」嗎?
財政部強調:是「資料蒐集與比對」,不是全面大查帳
根據財政部說明:
- 銀行提供資料,是依《稅捐稽徵法》第30條,作為 課稅資料蒐集 一環。
- 國稅局會先將金流資料與納稅義務人既有的 申報資料進行比對分析。
- 僅在出現 明顯異常、短漏報疑慮較高 的情況下,才進一步調查。
換句話說:
不是被列為高頻存入帳戶就「一定會被查稅」,但如果你明明有穩定金流、卻完全沒有相對應的申報,就要有被關注與補稅的心理準備。
一旦接到國稅局通知,通常會怎麼處理?
- 可能要求你補充說明金流來源
- 需提供相關憑證:發票、收據、合約、對帳單等
-
若認定有漏報情事,可能需要:
- 補繳稅款
- 視情節加計滯納金或處罰
想安心收款、轉帳,可以事先做好哪些準備?
重點一:區分「生活用帳戶」與「營業用帳戶」
- 開立 專門收款帳戶,專門處理有營業或收費性質的金流
- 將薪資、家庭收支、私人轉帳與營業收入盡量分開
- 日後若需要向國稅局說明,也比較容易釐清
重點二:有穩定營業行為,應依法辦理營業登記
依實務與稅務專業建議,只要你:
- 持續性提供商品或服務
-
有對不特定多數人收費的情況
就應盡早了解: - 是否需要辦理 營業登記
- 是否需開立統一發票
- 所得要如何申報比較合法、也比較節稅
重點三:保留證明與單據,必要時拿得出來說明
- 重要收款的來源說明、合約、對帳紀錄
- 與親友間的大額匯款可備註用途(例如:房款贈與、還款等),並保留相關文件
- 若為非營業性質款項,將來若被詢問,也較容易說明清楚
結論:240萬門檻不是恐嚇,而是提醒你「有賺錢就要合法申報」
綜合來看,「全年入帳 240 萬以上恐被財政部調閱明細」這件事:
- 不是只要存入超過 240 萬就一定被查,還要搭配「任4個月每月 200 筆以上存入」的高頻條件。
- 也不是每一筆匯入都算在營業金流內,薪水、補助、保險給付等多屬排除項目。
- 真正被鎖定的,是那些 長期以個人帳戶從事營業行為、卻沒有登記、也沒有如實申報所得的族群。
如果你:
- 有穩定接案、賣東西、開課、直播帶貨
- 帳戶金流越來越可觀
與其擔心哪一天被查,不如:
- 盡早與記帳士或稅務專業人員討論
- 規劃適合自己的營業登記與申報方式
當你把「合法申報」視為經營的一部分,而不是壓力來源。
這道「240 萬+高頻存入」的門檻,就會變成 提醒你調整營業模式與帳務規劃的指標,而不是壓在頭上的不定時炸彈。
FAQ|全年入帳240萬、高頻存入查核常見問題
Q1:只要全年入帳超過240萬,就一定會被查稅嗎?
A:不會。需同時符合「全年入帳累積達240萬」+「任4個月每月存入筆數達200筆」兩個條件,銀行才會將該帳戶列為高頻存入帳戶提供資料。
國稅局之後還會再與申報資料比對,不是自動全面查帳。
Q2:我只是薪水戶+偶爾親友轉帳,會被當成高頻存入嗎?
A:一般薪資、政府補助、保險理賠、同一人帳戶間轉帳等,多屬非銷售性質款項,通常會被排除在高頻存入的計算之外。
只要沒有大量營業性質的收款,通常風險不高。
Q3:我做小額網拍,每月收入不一定穩定,要不要辦營業登記?
A:只要有持續性販售商品或提供服務,原則上就屬「營業行為」,依法應辦理營業登記。
至於要用什麼方式(公司、行號、小規模營業人等)較適合,建議與記帳士或稅務專業人員討論。
Q4:如果收到國稅局來函要求說明金流,怎麼辦?
A:先不要慌,可依來文內容準備:
- 收款來源說明(例如貨款、借款、贈與、分帳等)
- 合約、對話紀錄、對帳單
-
若是非營業性質,盡量提出可佐證的資料
如情況較複雜,可請記帳士或稅務專業人員協助應對。
Q5:要怎麼降低自己成為「高頻存入異常帳戶」的風險?
A:建議:
- 將營業收款與私人收支分帳管理。
- 有營業行為就規劃適當的登記與申報。
-
重要金流保留紀錄與憑證,必要時可清楚說明。
如此一來,即使帳戶資料被銀行報送,與申報資料相符時,通常就不會成為查核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