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從哪開始?必備條件、評估步驟與執行藍圖一次看懂
先把風險變成流程,再把流程變成里程碑
創業的核心是「用可重複的方式解決值得解的痛點」。
與其一次投入大量資源,不如用小步快試、數據決策把不確定逐步變小:先確認人—痛點—解法三者真的咬合,再擴張。
創業者的 5 項必備條件(先確認再出發)
- 產業理解:清楚問題場景、顧客決策鏈與競品。
- 執行力:以週為單位推進,能做出可用雛形(MVP)。
- 銷售能力:願意頻繁與客戶對話、收款、談商務。
- 數據素養:懂基礎指標(CAC、LTV、留存、毛利)。
- 現金紀律:看得懂現金流量表、活下去是第一原則。
六步評估法:從想法到證據
1) 問題與顧客定義(Who & Pain)
- 明確定義理想客戶輪廓(ICP):產業/角色/規模/地區。
- 用客訪紀錄「代替品與頻率/願付價格/現有流程痛點」。
- 產出:問題敘述一行式:「X 族群在情境 Y 下,為了 Z 目標,受困於痛點 P。」
2) 市場大小與機會(TAM/SAM/SOM)
- TAM(總市場)、SAM(可服務市場)、SOM(切入市場)。
- 產出:可自洽的量化區隔表與首年目標 SOM。
3) 解法與差異化(Solution & Moat)
- 列出3 個核心價值主張與對應的競品比較矩陣。
- 差異來源:體驗/資料/網路效應/供應鏈/法規合規等。
4) MVP 與驗證計畫(Build–Measure–Learn)
- 最小可行產品:2–6 週做出能收集真實付費訊號的版本。
- 驗證指標:轉換率、留存、願付、毛利;設定殺青/轉向閥值。
5) 商業模式與單位經濟(Unit Economics)
- 公式:LTV > 3 × CAC、毛利率達標、回收期 ≤ 12 個月(依產業調整)。
- 價格策略:成本導向/價值導向/競品對標,首批可用創始價+限量名單。
6) 合規、財稅與風險(Legal & Risk)
- 公司型態、營業登記/稅籍、合約模板、個資/資料保護、知識產權。
- 風險矩陣:技術、供應、法規、現金流;各列預防+觸發應對。
90/180 天執行藍圖(里程碑化的 To-Market)
Day 0–30:問題驗證期
- 20–30 次客訪;完成ICP卡與問題一行式。
- 草圖→登陸頁+等待名單;收集 100–300 導流測試。
- 里程碑:首批願付/預購/訂金 ≥ 10 位或等值指標。
Day 31–90:MVP 快速迭代
- 2–3 個衝刺做出 MVP;跑 A/B 試價與導流—試用—付費漏斗。
- 建置基本數據看板(流量、轉換、留存、單位經濟)。
- 里程碑:首月營收、NPS ≥ 30、留存與毛利達預設閥值。
Day 91–180:放大與規模化準備
- 拓展 2–3 個獲客渠道(SEO/內容、口碑推薦、夥伴聯盟、B2B開發)。
- 流程標準化:銷售話術、客服腳本、交付SOP。
- 財務:現金流滾動預測 6–9 個月,必要時啟動融資/補助/訂金計畫。
- 里程碑:LTV/CAC ≥ 3、月營收穩定成長。
商業模式快速選型
財務與融資基礎
- 三表簡化:現金流量表(首要)、損益、資產負債。
- 安全邊際:Runway ≥ 6–12 個月;每月滾動預測。
- 融資選項:自籌/親友、補助/貸款、營收融資、天使/VC;先確立里程碑與用途。
常見踩雷 × 修正
結論|用里程碑管理不確定,用數據證明方向
創業的本質是縮小未知。從問題定義→MVP驗證→單位經濟→合規與現金流一步步拆解,用90/180天里程碑推進,而不是一次 All-in。
當顧客願付+留存健康+LTV/CAC成形,才是擴張的開始。
FAQ|創業新手常見問題
Q1:沒有技術背景可以創業嗎?
可以。先找可行市場與銷售路徑,技術用外包/MVP工具起步,再逐步內化核心能力。
Q2:要不要辭職全職創業?
看Runway與驗證進度。若有付費驗證與穩定增長,再考慮全職;否則先夜晚/週末進度。
Q3:什麼時候找投資?
當你能清楚說明問題、解法、證據(留存/毛利/LTV/CAC)與用款里程碑,再談投資最有效。
Q4:定價怎麼定?
優先價值導向:先問「為客戶創造多少價值」,再用A/B 試價與分層方案驗證。
Q5:沒有點子?
去找高頻痛點+願付人群:從你熟悉的產業、公司內部不效率、法規新變化或供應鏈瓶頸找題目。
Q6:要不要做商標與公司設立?
打算上架販售、接受款項與做品牌就提早申請商標;開始收款就完成營業/稅務登記。
Q7:第一位夥伴怎麼找?
找能互補你最弱的一塊的人(技術/銷售/營運),並股權與里程碑綁定,避免期待落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