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蝦皮商家公司行號設立流程,記帳與注意事項
圖/youtube
想在蝦皮開店,把靈感變現金流,第一關就是把「公司/行號」與「金流/稅務」一次到位。
以下以台灣電商環境為背景,精煉各步驟、文件清單與記帳心法。
不追求艱深術語,只給你能立即上手的實務與風險控點,讓每一筆訂單都安心、每一張憑證都正確。
蝦皮商家適合的法律型態怎麼選?
行號(商業登記):成立快、成本低、稅務較單純,適合個人/小團隊試水溫。
公司(有限公司/股份有限公司):較有信用、較易申貸與合作,適合準備擴張、要請人或找合作夥伴。
未來是否需要引資或員工分潤
年營收規模預期
客戶與通路對「公司抬頭」的要求
想好名稱與經營項目(營業項目)
線上核名(避免重複字號)
備妥負責人與地址文件(可評估租用商業地址)
辦理商業/公司設立登記
銀行開戶與金流設定(日後串接蝦皮撥款)
申請發票(電子發票)與稅籍登記
選擇記帳方式(自行/委外)
完成蝦皮賣場後台資料(抬頭、統編、退貨地址、金流)
核名技巧:預留 2–3 個備用名稱;避免過度通用字。
營業地址:若用住所,先確認管委會或租約是否允許營業。
開戶:備妥設立核准文件與章;選擇線上對帳方便的銀行。
電子發票:先決定自開或委由平台/系統代開;思考退貨作業。
核名 1–3 天 → 設立 3–7 天 → 開戶 1–5 天 → 發票啟用 1–3 天
政府規費、刻章、開戶、記帳軟體/委外費、電子發票系統月費
自開:使用發票系統,與蝦皮訂單自動對接
代開:由第三方/記帳單位代為開立與上傳
營業稅:期別申報、零稅率/免稅判斷(跨境、運費處理)
營所稅/綜所稅:行號歸個人、公司歸法人;先備妥收支憑證
二代健保補充費:股利、薪資與執行業務費的留意
下載蝦皮撥款與費用報表
對應訂單、退貨與補貼
建立「收入—費用—淨額」月結檔
與銀行對帳單核對、留存憑證
運費、退貨運費與平台補貼應各自獨立科目,便於毛利分析。
自行記帳:雲端會計軟體 + 每月報表,成本低、需花時間。
委外記帳:省時、省風險,有申報提醒與帳務諮詢。
混合:日常由內部登打,月底交由會計師/記帳士複核申報。
電商/平台經驗、報表產出速度、稅務諮詢、合約彈性、系統串接
銷售結構(款式/活動/流量來源)
毛利與費用率(含運費、平台費、廣告投放)
退貨率與客服成本
現金流與庫存周轉
費用單據完整性、折舊/攤銷安排、存貨盤點與跌價評估
核准函、登記證、印鑑卡、銀行開戶文件、電子發票設定書
蝦皮對帳報表、銀行對帳單、進貨發票、費用單據、廣告帳單
期別申報書、繳款證明、稅務往來函
供應商、倉儲/物流、系統/代開發票、委外記帳合約
雲端共同資料夾 + 權限分級 + 每月備份與稽核紀錄
沒分清「平台撥款淨額」與「銷售收入總額」
退貨/退款未對回原始發票與庫存
運費、廣告費與平台費混在同一科目
拿不到進貨憑證,導致成本失真
現金抽用公款不做借貸紀錄
發票字軌未控管、作廢未留痕
逾期申報與繳稅
只看營收、不看毛利與費用率
無庫存盤點,造成帳實不符
沒有資料備份與離職交接流程
創業的喜悅值得被好好保存。把設立、發票、對帳與申報一口氣建好流程,你就能更專注在選品、客服與行銷。
從今天起,用清楚的檔案架構、固定的月結節奏與可信任的記帳夥伴,讓你的蝦皮商店穩穩成長、越賣越順。
可以。行號足以應付早期營運;若日後要請人或引資,再升級為公司。
大多數情境建議啟用,便於退換貨與對帳;可評估自開或代開。
撥款是「淨額」:已扣平台費、運費補貼等;帳上仍須以「銷售總額」入帳。
發票需作廢或折讓,庫存回沖,毛利分析要同步調整。
可自行,但要有固定月結流程;規模成長或申報複雜時,建議委外或請會計師。
當你需要較高信用、要請員工、找投資或與大客戶往來時。
與營業相關的支出,盡量索取統編發票,才能合法列報費用。
以「行銷費用」分類,保存平台帳單與扣款證明,月結時比對成效。
多數可行,但需確認租約/管委會規範;若不便可租商業地址。
建議分成「平台手續費」「物流/運費」「退貨費用」三科,便於毛利管理。
強烈建議至少月盤一次,季盤更完整;電商退貨多,易造成帳實差異。
選委外記帳方案,要求「月報表 + 稅務提醒 + 電商報表版型」即可落地。
行號 vs. 公司(快速比較)
判斷三關鍵
設立流程(從 0 到能開賣)
一張清單看完
細部步驟與小眉角
時程建議
費用概覽(會因城市/方案而異)
發票、稅務與對帳要點
電子發票(常見做法)
常見稅務節點
對帳流程(蝦皮金流)
物流與運費的記帳
記帳方案怎麼選?
三種模式
挑選記帳服務的 5 個指標
報表重點(老闆必看)
年度節稅與盤點
文件與檔案管理(可直接照抄建夾)
設立文件夾
每月帳務夾
稅務申報夾
合約夾
權限與備份
常見錯誤與避雷
十大地雷
結論|把基本功做好,生意才走得遠
FAQ(精選 12 問)
Q1:我剛起步,行號可以先上架蝦皮嗎?
Q2:一定要申請電子發票嗎?
Q3:平台撥款金額和營業額為何不同?
Q4:退貨怎麼處理發票與存貨?
Q5:可以自己記帳嗎?需要會計師嗎?
Q6:什麼時候需要公司而非行號?
Q7:費用憑證一定要統編嗎?
Q8:廣告投放費要怎麼入帳?
Q9:可以用住家當營業地址嗎?
Q10:蝦皮手續費、物流費怎麼分科?
Q11:每月一定要盤點庫存嗎?
Q12:沒有時間學記帳軟體怎麼辦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