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立公司還是設立行號比較好?創業新手必看差異與選擇指南
公司與行號有什麼不同?
在台灣創業時,「公司」與「行號」都是合法經營形式,但兩者的法律責任、稅務制度與營運彈性皆不同。
簡單來說,行號屬於個人或合夥經營,程序簡單、成本較低;公司則是具法人資格的獨立組織,適合有擴張計畫或想建立品牌信任度的創業者。
了解兩者差異,才能依自身目標選出最合適的經營型態。
行號與公司的主要差異比較
| 比較項目 | 行號 | 公司 |
|---|---|---|
| 法律地位 | 無法人資格,業主以個人名義負責 | 具法人資格,與股東個人分開 |
| 負責人責任 | 無限責任,須自行承擔債務 | 有限責任,以出資額為限 |
| 資本門檻 | 無最低限制 | 須實際資本登記,依法辦理 |
| 稅制類型 | 綜合所得稅(個人) | 營利事業所得稅(法人) |
| 申請難度 | 流程簡單、費用低 | 需股東協議與章程登記 |
| 適合對象 | 小本經營、自營商、個人創業者 | 中大型企業、品牌經營者 |
| 開立發票 | 可開立發票,但以個人名義 | 以公司名義開立,更具信任度 |
選擇前必懂的三大考量重點
責任承擔與風險控制
- 行號屬於個人負責制,若發生債務糾紛,業主需以個人財產負責。
- 公司具有法人資格,股東僅以出資額為限,風險相對較低。
稅務與財務透明度
- 行號稅務較簡易,適合小規模業者。
- 公司報稅較嚴謹,帳務透明度高,能提升企業形象與信用度。
發展性與對外形象
- 若計畫未來引入投資或參與政府標案,成立公司更具專業形象。
- 若僅為小規模工作室或自由接案,設立行號會更具彈性。
何時適合設立行號?
- 初次創業、預算有限者。
- 接案型創業(如設計、顧問、網拍、自媒體)。
- 年營業額未達開公司需求者。
- 希望簡化稅務與登記流程的業主。
何時該成立公司?
- 計畫長期經營、尋求資金或合夥投資。
- 需要建立品牌、簽約、招募員工。
- 參與政府或企業標案、需法人身份時。
- 希望財務制度更完整並具報稅規模化優勢。
結論——創業型態選對,才能走得長遠
行號與公司各有優缺點,沒有絕對好壞。
若你以個人創業、低風險接案為主,行號簡單易管理;若你計畫長期發展、建立品牌或吸引投資,成立公司會是更穩健的選擇。
在做決定前,可諮詢專業記帳士或會計師,針對你的資金規模與事業方向,選出最適合的創業型態。
常見問題(FAQ)
Q1:行號可以轉成公司嗎?
A:可以。只要符合資本與章程要求,向經濟部辦理「變更登記」即可升級為公司。
Q2:公司和行號的稅務差很多嗎?
A:公司須繳營利事業所得稅,行號則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,規模越大,成立公司越划算。
Q3:設立行號需要會計師簽證嗎?
A:不需要,行號帳務可由記帳士處理,程序更簡單。
Q4:成立公司資本額要多少?
A:目前無最低限制,但應符合實際營運需求,避免因低資本影響合作信任度。
Q5:申請流程哪個比較快?
A:行號約 3~5 天可完成,公司則需 7~14 天,視登記項目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