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帳士代辦服務讓企業業務不間斷,穩健經營的最佳後盾
把「可標準化的庶務」交給專業,團隊才有時間做成長
公司在成長初期最怕兩件事:法遵踩雷與人手不夠。
將做帳報稅、投保、登記變更、電子發票、薪資與憑證管理交由記帳士。
以制度化的SOP+服務SLA接手重複且高風險的流程,讓內部專注營運與銷售,企業運轉更穩。
記帳士代辦「能做什麼」?(服務範圍地圖)
日常作業
- 做帳與報稅:營業稅、營所稅、扣繳、地方稅定期申報
- 憑證與對帳:發票/收據彙整、銀行對帳、應收應付管理
- 人事投保:勞健保設立、加退保與投保級距異動
- 電子發票:平台建置、字軌申請、開立與載具設定
節點任務
- 公司/商業登記代辦:設立、變更、停復業
- 政府補助與專案結報:報表整理、憑證彙編
- 會計師合作:年度結算簽證/核閱文件前置整理
為什麼外包?三大價值
1)不中斷:人力風險外移
內部交接或離職不再「斷線」,月度申報與稅務節點按表走。
2)更合規:制度化與可稽核
稅務日曆、SOP、檢核表落地,留痕跡、可追溯,罰鍰風險下降。
3)更有效率:資料一次到位
雲端共用夾+命名規範+固定繳件日,報表交期穩定、內外部看同一版數據。
誰最需要?(依企業階段選模式)
新創0–12個月
- 重點:設立、電子發票、投保單位、月度報稅
- 模式:月費+一次性設立/系統建置
成長型(複數據點/電商)
- 重點:平台結算、存貨、毛利追蹤
- 模式:月費+管理報表套件(損益/現金流/KPI)
中型企業/需融資補助
- 重點:銀行與補助文件、會計師簽證銜接
- 模式:月費+專案費(結報/查核資料)
與記帳士合作怎麼上線?
四週SOP(H4)
Week 1:資料盤點
公司基本資料、開戶與字軌、近6–12個月憑證與申報紀錄。
Week 2:系統與流程
開立共用雲夾、科目表一致化、電子發票/載具設定、繳件日曆。
Week 3:試跑與校正
跑一次月結閉環:憑證→分錄→報表;比對差異、修正流程。
Week 4:正式上線
鎖定SLA(回覆/交付時點)與異常通報機制,進入月度節奏。
風險控管與資安
- 權限分級:只給必要存取;使用公司制郵件與權限審核
- 文件留痕:申報檔、傳輸紀錄與版本控管
- 備援機制:簽訂交接/中止條款,資料可攜與回收SOP
與會計師如何分工?(高性價比組合拳)
- 記帳士:日常帳務、申報、流程與資料彙整
- 會計師:簽證/核閱/查核與外部利害關係人需求
- 合作流程:季末預對 → 年度盤點 → 結算簽證 → 政策優化建議
結論|把帳務「流程化、透明化、可稽核」,企業才能穩健前進
記帳士的價值不只在「申報準時」,更在於制度化流程、風險預警與報表洞察。
選對團隊、訂好SLA與資料標準、建立月度節奏,你的公司就能不中斷營運、降低法遵風險、資金運用更精準,把精力用在最重要的增長上。
FAQ|記帳士代辦常見問題
Q1:記帳士與會計師差在哪?
記帳士處理日常帳務與申報;會計師負責查核/核閱/簽證等鑑證服務。
Q2:上線要多久?
多數企業3–4週可完成盤點、試跑與上線;大型或多系統介接會拉長。
Q3:資料要怎麼交?
以雲端共享夾+固定繳件日;格式與命名規範由記帳士提供。
Q4:可以只在報稅季找你們?
可,但建議全年月結,才能避免錯漏與罰鍰風險、也利於經營判讀。
Q5:會接第三方系統嗎?
可與POS/ERP/銀行對接,減少人工輸入與對帳時間。
Q6:費用如何計算?
依件量/人數/是否到府/是否含管理報表報價;專案另計。
Q7:外貿公司/跨境電商也能處理?
可,需補充外幣、關稅、平台費與開票規則,科目表會調整。
Q8:如何確保資安?
採權限分級、加密傳輸、簽保密協議,並提供資料回收SOP。
Q9:若合作不合適怎麼辦?
合約設中止條款;交接含總帳、附檔與操作文件,確保可攜。
Q10:是否含節稅建議?
會提供合規節稅與補助申請初步建議;需簽證層級則由會計師承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