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帳士如何協助企業?公司登記、變更、停復業完整流程解析
把繁雜流程變成「一次到位」的專案管理
公司從設立、變更到停復業,牽涉經濟部(或縣市業管)+國稅+勞保健保+地方稅等多單位。
記帳士的價值是文件盤點、表單填報、跨機關送件與時程控管,降低退件風險並壓縮等待時間。
記帳士能替你做什麼?(服務範圍地圖)
設立前諮詢
- 型態選擇:有限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、商業登記、行號。
- 股權與負責人:股東比、出資方式、董監事與職稱。
- 稅制試算:營業稅別(一般/免稅/小規模)、營所稅預估、二代健保影響。
申請與送件
- 名稱預查、保留
- 公司/商業登記與稅籍登記(開立統編)
- 銀行開戶與實收資本驗證(必要時)
- 電子發票、載具與字軌申請
- 投保單位設立、加保作業(勞保/健保/就保)
營運期服務
- 變更登記(負責人、地址、資本額、董監事、營業項目、股權移轉)
- 停業/復業/廢止登記
- 各期申報(營業稅、營所稅、扣繳、地方稅)與稽核應對
公司/商業設立流程
公司命名與型態確認
- 準備3–5個備用名稱、擬營業項目(標準行業代碼)。
- 記帳士送線上名稱查詢/保留,回覆可用性與限制字。
章程與股權
- 產出公司章程/合夥契約、股東名冊、出資明細。
- 需要會計/律師背書的要件由記帳士協調(如出資非現金)。
登記送件
- 公司/商業登記:負責人身分、地址使用同意、承租契約。
- 稅籍登記:營業稅別、營業據點、行業代碼。
- 銀行開戶:專戶與網銀、印鑑卡。
開業準備
- 電子發票平台開通、字軌配號。
- 投保單位申請與員工加保。
- 建置帳務與單據流:請款—開立—收款—對帳—報稅。
小撇步:地址若使用共同工作空間,先確認可否辦理登記與使用同意書格式。
常見「變更登記」情境與清單
變更公司地址
- 文件:變更申請書、租約/所有權證明、股東會或董事會決議(視型態)。
- 同步:稅籍變更、發票抬頭地址、勞健保投保地址、銀行資料。
變更負責人/董監事
- 文件:改選決議、同意就任書、身分影本。
- 同步:稅籍、銀行印鑑、合約通知。
調整資本額/營業項目
- 文件:章程修正、股東會決議、出資證明。
- 同步:行業代碼/營業稅別評估、授權契約。
停業/復業/廢止登記(不踩雷流程)
停業(短期暫停營業)
- 文件:停業申請、期別報表、庫存與發票字軌處理。
- 影響:停業期間不得開立發票;勞健保依是否留任員工處理。
- 記帳士任務:終止或暫停電子發票、營業稅零申報、留存證明。
復業
- 文件:復業申請、恢復字軌、系統重開。
- 記帳士任務:恢復稅籍狀態、重啟電子發票、通知往來客戶。
廢止(結束營業)
- 步驟:停用發票→結清稅務→員工退保→資產清理→公司/商業廢止。
- 重點:完稅證明與未報期別結清,避免日後補稅。
跨機關一次到位:誰先誰後?
基本順序建議
- 名稱保留/章程
- 公司/商業登記
- 稅籍登記(統編)
- 銀行開戶
- 電子發票啟用
- 勞健保投保單位
變更時亦比照此順序同步更新,避免資料不同步造成開票或匯款失敗。
法遵與風險控管(營運後也要顧)
- 帳載與票據一致:請款—開票—收款—對帳四一致。
- 重要契約:董事會/股東會決議留存與時間戳。
- 員工名冊與投保:到職/離職即時申報。
- 資料保全:雲端備份、憑證權限控管。
結論|讓記帳士當「流程PM」,創業與營運更省時不踩雷
設立、變更到停復業不是單點作業,而是跨機關的連鎖任務。交由記帳士統籌文件、時程、送件與法遵,可把退件風險與隱性成本降到最低。
照本文清單準備,你能一次到位、快速上線、專注做生意。
FAQ|公司登記、變更、停復業常見問題
Q1:行號與公司怎麼選?
行號門檻低、治理簡單;公司法人責任與股權規劃彈性高,利於長期擴張。
Q2:一定要租實體辦公室才能設立嗎?
視縣市規定與行業別,可用住辦合一或共用空間,但需使用同意書且允許登記。
Q3:變更地址一定要先變更稅籍嗎?
建議同步:公司/商業登記與稅籍、電子發票、勞健保同日或序列更新,避免資料不一致。
Q4:停業期間可以開發票嗎?
不行。停業後不得開立發票,記帳士會協助停字軌與零申報。
Q5:股東變動要不要報機關?
依型態與比例可能涉及變更登記與實收資本更新;請先讓記帳士審文件。
Q6:設立後多久要開始申報?
拿到統編與字軌就進入正常申報期;記帳士會建立申報曆與提醒。
Q7:電子發票一定要上線嗎?
多數一般稅額企業須加入平台;記帳士可協助介接與字軌管理。
Q8:復業前要準備什麼?
復業申請、發票字軌、員工加保與客戶通知;系統環境(POS/ERP)同步開啟。
Q9:委外費用怎麼比較?
看服務範圍、是否含到府與跨機關同步、回覆SLA、是否含年度申報與稅務顧問。
Q10:跨縣市搬遷會更複雜嗎?
是。牽涉新舊稅務轄區與行業別審認;交由記帳士串接兩端,降低來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