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營業額不高該自己報稅還是找記帳士?財務處理建議一次看懂
不是「能不能自己報」,而是「報得好不好、成本划不划算」
初創或小規模公司常卡在:營業額不高,找記帳士會不會不划算?
其實決策關鍵在你的件量與流程是否可標準化、錯一件的成本、以及時間價值。
以下用門檻、SOP與風險清單,幫你快速判斷。
三分鐘決策:DIY 還是找記帳士?
選DIY的指標(符合3項以上可考慮自行處理)
- 每月開立/取得發票 ≦ 50 張,通路單純(單一或少數平台)。
- 零薪資或≤3名員工,無加退保與加班、津貼等複雜薪資項。
- 幾乎無跨境交易、代收代付、存貨盤點與專案分攤。
- 可按月固定時段完成繳件/申報,對基本稅務規則不陌生。
- 願意導入雲端記帳/電子發票平台並按SOP執行。
選記帳士的指標(符合任一項建議委外)
- 多通路/多金流(電商平台、POS、海外金流)需對帳。
- 需開立電子發票、字軌管理、折讓與作廢流程多。
- 有員工且常發生加退保、薪獎津貼、勞退提繳。
- 跨境/外幣、進出口、補助結報或欲申請融資。
- 創辦人時間昂貴(每小時產值高於委外費用)。
成本與時間:一年帳算給你看
DIY(最低工具組)
- 工具:雲端記帳+線上報稅(含電子發票整合)
- 自付時間:每月3–6小時(對帳、憑證整理、申報)
- 顯性成本:工具費用約 NT$3,000–10,000/年
- 隱性成本:出錯罰鍰、追溯補稅、申請補助/融資時資料不足
委外記帳士(常見範圍)
- 月費:依件量與是否含薪資/到府,約 NT$2,500–10,000/月
- 一次性:設立/變更、電子發票建置、補助結報另計
- 回報:降低罰鍰機率、建立管理報表、節省創辦人時間
換算法:把你每小時產值×DIY總時數,與委外年費相比,誰低選誰。
風險清單:小公司最容易踩的五個雷
1)發票與憑證管理混亂
- 作廢/折讓未即時處理、收款與發票不同步、現金收支無簽認。
2)錯誤稅別與稅率
- 混淆應稅/零稅率/免稅;跨境服務判定錯,導致補稅罰鍰。
3)薪資與投保疏漏
- 加退保不及時、加班與津貼課稅錯誤、勞退未足額。
4)忽略申報節點
- 營業稅雙月申報、暫繳、結算申報、各式扣繳逾期。
5)存貨與成本認列不當
- 期末存貨未盤點、成本歸屬錯、毛利異常卻找不到原因。
DIY也能穩的SOP(照做就不容易出錯)
月節奏(T 表示月結日)
- T-5:憑證收集到雲端夾(命名規範、來源標籤)。
- T-3:對帳(平台/銀行/金流),做折讓與作廢。
- T:跑一次試算損益,檢查毛利率與異常金額。
- T+3:完成申報繳款與雲端留檔(收執聯、報表)。
- 季末:盤點存貨與應收帳齡,列出催收與折扣策略。
文件歸檔與資安
-
雲端夾結構:
01_發票進項、02_發票銷項、03_銀行金流、04_薪資投保、05_申報收執 - 權限最小化、雙重驗證、每月快照備份。
混合方案:最划算的中間路線
A)報稅委外、日常DIY
- 你處理日常對帳與開票;月/季申報與年度結算交給記帳士。
- 好處:省月費、關鍵節點不失誤。
B)人事薪資外包、其餘DIY
- 由專業處理投保、薪資、扣繳;其餘自管。
- 適合:員工1–5人但薪資情境多變的公司。
C)記帳士+管理報表套件
- 全委外做帳報稅外,要求管理版損益/現金流/帳齡,老闆只看關鍵數字。
成長分水嶺:何時一定要找記帳士?
- 月發票量>100張或通路/幣別>2種。
- 員工>3人且常有加退保/加班/獎金。
- 計畫申請補助、銀行融資、投資人DD需要可稽核報表。
- 過去一年曾逾期或補稅,需制度化流程與SLA控風險。
結論|低營業額企業的最佳解=把風險外包,把數字內化
營業額不高時,DIY+標準化SOP能省成本;一旦件量變多、情境變複雜或你更重視報表洞察,就把申報與薪資交給記帳士,自己專注營收。
用決策指標+驗收指標持續檢視,你的帳才會真正合規、有效率、會說話。
FAQ|小規模公司報稅與委外常見問題
Q1:剛創業先DIY可以嗎?
可以。用文中的月度SOP與雲端歸檔先跑起來;件量上升再轉委外。
Q2:委外一定比較貴嗎?
看你的時間產值與風險成本。若你每小時能創造的營收>委外時薪換算,委外更划算。
Q3:一定要開電子發票嗎?
視產業與通路規定;若要上電商或超商通路,電子發票幾乎必要,流程可由記帳士建置。
Q4:薪資一定要外包?
不一定,但加退保、勞退、加班/津貼與扣繳複雜時,外包能降風險。
Q5:報表要看哪些?
至少損益、現金流、應收帳齡;每月檢查毛利率與現金缺口。
Q6:委外要看哪些條款?
服務範圍、SLA、資安與資料可攜、費用與逾期責任、窗口與例會頻率。
Q7:可以中途從DIY改委外嗎?
可以。交接時提供總帳、憑證、申報收執與科目表,約1個月可平順接軌。
Q8:小公司也需要內控嗎?
需要。至少雙人覆核(收款/開票/退款)、憑證留痕與固定繳件節奏。
Q9:如果被稽徵單位通知補件怎麼辦?
先整理憑證與申報紀錄,必要時請記帳士協助回覆,避免擴大爭議。
Q10:如何避免年底暴衝稅負?
每季檢視毛利與可扣抵;有投資/節稅需求提前規劃,年中就找記帳士/會計師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