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銷售要課稅嗎?境內交易稅籍登記與營業稅一次看懂(台灣2025實務)
在網路上賣東西,何時會「變成營業」?
只要你以賺錢為目的、連續或規律地在社群/市集/自架站販售商品或服務,依法屬「營業人」,需要辦理稅籍登記並依規定申報營業稅(VAT)。
是否用公司、商業行號或個人行號經營,可依規模與風險評估,但稅籍登記是必要程序。
稅籍登記規則並已把「網路銷售」(平台/網址等)列為必登記事項。
誰一定要登記?先用這三條判斷
- 營利目的:不是偶一販售私人物品,而是有利潤與持續性。
- 交易型態:在網路平台、App、官網提供商品/服務並收款。
-
頻率/規模:有固定上架、接單、出貨或提供線上服務。
→ 符合上列者,應先辦公司/商業登記(或個人行號)→辦稅籍登記;設立當下若已做網路銷售,須在核准日起15日內補登「網路銷售應登記事項」。可線上申辦。
登記與申報:電商應知的三件事
1) 稅籍登記要填什麼?
- 營業人基本資料、營業項目、網路銷售資料(平台/網址/第三方金流)等。
2) 營業稅怎麼算?
- 一般營業人(使用統一發票):5%;銷項稅額-進項稅額後繳納。
- 小規模營業人(查定課徵):1%(農產品特定對象0.1%),由國稅局按行業與規模核定銷售額開單繳納。
- 出口銷售:多為零稅率(0%),須具備相關外銷證明。
3) 申報頻率與發票
- 一般營業人:每2個月申報營業稅;
- 小規模營業人:按季由國稅局開單繳納。
- 使用統一發票的電商,實務多採雲端電子發票系統。
2025重點變動:小規模「起徵點」上調
-
自2025/1/1起,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起徵點調高:
- 銷售貨物:每月銷售額 NT$100,000;
-
銷售勞務:每月銷售額 NT$50,000。
未達起徵點者得免徵營業稅;是否屬小規模仍由稽徵機關認定。
跨境/境外電商規則(給海外賣家或平台)
外國業者若向台灣境內自然人提供電子勞務(如雲端服務、數位內容)且年銷售額逾 NT$480,000,須在台辦簡易稅籍登記並申報5%營業稅(多採線上申辦),並依規定開立雲端發票。
常見平台情境|蝦皮/蝦皮店到店、社群賣貨、自架站
- 有持續營業行為→ 應先辦稅籍登記(個人行號也可)。
- 是否使用統一發票與適用何種稅率,由國稅局依規模與行業核定;被核為一般營業人即採5%、可扣抵進項。
- 網路銷售欄位沒補登?近年國稅局已陸續發函輔導,逾期可能受罰,務必依通知期限補辦。
你還會碰到的另一稅:所得稅
- 公司:課營利事業所得稅,標準稅率20%;有AMT最低稅負相關規範。
- 個人行號:營利淨利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。
實務如何節稅、進耗材與折舊列報,建議與記帳/稅務顧問核對。
開店必備SOP(超精簡)
- 選型態:公司 / 商業行號 / 個人行號。
- 商登/公司登記 → 稅籍登記(線上可辦)。
- 設發票與金流(多為雲端發票、第三方金流)。
- 依身分申報:一般營業人雙月報;小規模按季。
結論|只要「持續賣、為營利」就要登記與報稅
台灣網路銷售與實體一樣,營業行為就要稅籍登記並依法繳納營業稅:一般5%、小規模1%,且2025起起徵點上調。跨境電商達門檻也要在台登記課稅。
先把登記、稅率、發票與申報頻率理清,才能穩定成長、少踩罰則。
FAQ|網路銷售課稅常見問題
Q1:偶爾賣個二手物也要登記嗎?
若屬偶一為之、非營利且非持續性交易,通常不屬營業稅課徵範圍;但若規律上架、為營利就須登記與報稅。實務請向國稅局確認個案。
Q2:小規模和一般營業人差在哪?
小規模由國稅局查定銷售額按1%開單繳稅;一般營業人按5%並可進項扣抵,需自行申報。
Q3:營業稅多久報一次?
一般營業人每2個月申報;小規模多為按季繳納。
Q4:一定要電子發票嗎?
使用統一發票的電商多採雲端電子發票;作廢、折讓等有明確規範,建議使用合規系統。
Q5:海外平台賣數位服務給台灣人,要不要繳稅?
年銷售額逾NT$480,000須辦簡易稅籍登記並申報5%營業稅。
Q6:網路銷售欄位沒登記會怎樣?
國稅局已要求在籍賣家補登「網路銷售應登記事項」;逾期未辦可能受罰,請依函示期限辦理。
Q7:公司稅率多少?個人行號怎麼報?
公司所得稅標準稅率20%;個人行號則併入綜合所得稅。